食農教育|教案設計

代的進步,高樓大廈的林立,讓過去溫暖踏實的土地不再復見,

取而代之的是滾燙的柏油路,以及車水馬龍的街道...

 

人類每天都需要透過飲食來維持身體機能,而透過農民的耕作來維持糧食的自給率,更藉由有機友善的方式,來達到永續環境的責任與目標。111年食農教育法的通過,希望國人能開始對食農教育重視與落實。豐泰文教基金會以永續農業為長期發展目標,除了扶植雲林在地有機友善小農之外,更重視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更努力推動食農教育,透過多元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食物的原型原貌,重新思考人、食物及土地三者之間的關係。除了食農師資課程的引入,更期盼透過本次「食農教育教案設計-師資增能培訓工作坊」的舉辦,帶領更多雲林縣國小教師進行腦力激盪,設計出具有在地特色,更豐富有趣的食農教案課程,本次課程講義及米食教案手冊,供各老師參考使用,同時也與高雄科工館合作,免費提供手作蔬菜材料包一份讓老師們能體驗學習。

本次工作坊分為兩次培訓課程來進行,我們邀請到台灣兒童食育協會的副會長林慧君老師來跟大家分享,在第一次培訓課程以食農教育的發展方針及觀念基礎為主,讓參與的老師們了解何謂食農教育,以及目前關於食農的相關資源。

▲食農教育推動

在第一階段課程結束前,慧君老師也請大家回家查詢目前國小課程裡面跟食農有相關性的課文或內容,也讓大家可以更快理解食農對應於課程該如何演繹發展。對於食農教育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後,慧君老師以食農教育的六大方針為主軸,以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打破傳統的制式框架,以「米」為本次的教案發展主軸,讓教師們腦力激盪,發想與米有相關食品、物件或是文化等關鍵字,再進行歸納統整

▲米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再串聯這些點子,進而設計出與食農相關的融入式課程,邀請每位老師或是參與者共同集思廣益,設計出「米食紅綠燈」、「稻陣來做灰(花)」、「認識濁水米」、「米製品小達人」等有趣的課程,大家創意無限,不同的師資更能激盪出多元的學習方向。

▲腦力激盪中

期許每一位老師未來也能回到校園教學,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課程中進行體驗學習,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讓食農教育的農業生產、飲食生活及友善環境的三大主軸有更加完善的制度與學習發展。

▲教案設計大成功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